金秋十月,当闽南红砖遇上数字光影,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正在福建晋江梧林传统村落徐徐铺陈。由晋江文旅集团与厦门哆想数 字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“梧林拾光”项目将于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,该项目定位为“全国首个数智赋能闽南文化新体验、活态侨乡文旅目的地”,将为梧林这座古老的村落注入全新的活力,为晋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图片说明:“梧林拾光”项目场景图。
梧林村落被誉为“华侨建筑博物馆”
梧林传统村落位于晋江新塘街道,已有600多年历史。这里“十 户人家九户侨”,常住人口1800多人,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却有1.8万人之多。村内现存132幢形态各异的建筑,包括明朝百福墙、清朝官式红砖大厝、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等,堪称“华侨建筑博物馆”。这些建筑不仅是闽南侨胞敢闯爱拼的实物见证,更诉说着他们深沉的家国情怀。例如,朝东楼是梧林村第一栋洋楼,楼主蔡咸斜在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将装修款项悉数捐给国家;五层厝的楼主蔡德鑨在大楼主体完工时,正值抗战爆发,他也把准备用于装修的款项全部捐出支持抗战。
图片说明:“梧林拾光”项目实景体验图片。
数字赋能,让文物故事“活 ”起来
“梧林拾光”项目重新打造了梧林枪楼(修养楼)、太兴厝、德养宅、尾厝四座古建筑空间,以“科技赋能文化、创新传承文明”为理念,为古村落注入澎湃动能。在太兴厝“数智福坊”,3D Mapping技术让明代百福墙纹饰跃动生辉,清代福叠龙凤碑动态投影重现历史脉络,小娘惹数字人与游客亲切互动。德养宅“行浸式体验空间”运 用全息影像技术和裸眼3D技术,复原闽南市井、南洋商埠场景,游客可穿梭时空,感受“下南洋”历史画卷的独特魅力。
这些创新展陈充分利用前沿数智科技,既保护了古厝建筑本体, 又让文物故事“活”起来,是落实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 提炼出来”生动实践。
图片说明:“梧林拾光”项目实景体验图片。
为晋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
作为晋江市传统村落保护的标杆项目,梧林示范片区创新采用 “O+EPC”(运营主导+工程总承包)一体化模式,以“打造历史文化资源活态利用示范市、构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‘晋江经验’先行区”为核心宗旨,致力于为全国同类保护项目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。片区始终秉承“保护传承为基、民心工程为本”的理念,在修缮明清古厝、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,增设无障碍通道、休憩驿站、文创市集等便民设施,兼顾文化保护与民生需求,同时带动周边餐饮、住宿、文创产品销售增收。
“梧林拾光”项目依托“数据结果导向”的运营前置体系,通过精准分析游客文化需求与消费习惯,将“梧林拾光”沉浸式演艺、“侨批往事”主题展馆、“藏海厝”古建研学等优质资源深度串联,推出“一票通玩”服务——游客凭单票即可无缝体验多元业态,既省去多次购票的繁琐,又能沿规划路线系统感受侨乡建筑肌理与历史脉络,游玩满意度大幅提升。“梧林拾光”项目启动后,将进一步促进片区“文旅融合—消费激活—产值跃升”的良性循环,带动片区文旅综合产值提升,为晋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意义重大: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
晋江文旅集团表示,“梧林拾光”项目的意义重大。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体验场所,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闽南 文化和华侨文化的魅力,还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模式。通过科技赋能,实现了文物的活化利用,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 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同时,项目的实施也带动了当地经济 的发展,增加了居民的收入,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。
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梧林,正在数字浪潮中书写新的传奇。这座承 载着千年侨乡记忆的古村落,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,迎接着四海宾朋 共赴这场文化之约。
(通讯员 傅以诺)
admin